專欄文章

他山之石

作者・攝影 / 屏東大學 朱雲瑋 2017/07/29

  說到海膽,國人可能會想到兩個地方,一個是日本,另一個就是澎湖了。澎湖的海膽資源枯竭已經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。海膽從多到一簍一簍的堆在岸邊等著處理,每年遞減到開放採捕後兩週就抓不到了,近年來更是大約只有三天的好光景就結束了。反觀比台灣更愛吃海膽的日本,沖繩古宇利島的海膽可是聞名全日本,但是連同今年(2017)已經連續禁採五年了,理由就是馬糞海膽的族群尚未恢復到可供採捕。那澎湖馬糞海膽的族群量到底是如何呢?少到什麼地步了?要回復到多少量才能夠維持永續?很遺憾的,目前尚未有正式的研究報告可供參考。​

  北海道的食用海膽主要是蝦夷馬糞海膽和北紫海膽。只要是有著蝦夷兩字的,通常就是北海道特有的生物。蝦夷馬糞海膽味道濃郁,類似澎湖的馬糞海膽。北紫海膽則較為清香,有人嫌它味道不足,但是也有人覺得這種清香才算是海膽的極品。日本人認為海膽的風味是由昆布的好壞來決定的,因此北海道幾處產出名的昆布產地也就成了產海膽的勝地了。北海道的海膽產量大約佔了日本 50% 左右的市佔率。這個大的消耗量之下,為什麼日本北海道的海膽卻可以一直永續的採捕呢?


  以北海道的離島來說,採海膽是有時間及方式的限制。只有在特定的時間(3 個月)可以出海採海膽,並且每天出海時間還有限制。約清晨五點開始,每艘船每天大約只有 1-2.5 小時左右可以捕撈。而且只能採用如附圖所示的傳統採集方式。這種方式效率不高,因此讓大多數的海膽有機會可以存活下來。這種採集海膽的單人操作船隻稱為磯舟,採集時要用嘴部咬著水鏡才能看到海底,一隻手拿著特製的長夾子夾海膽,一隻腳控制特製的槳來小範圍移動船隻。幾乎半個身體都伸出船外了,另一隻手和腳就要用來穩定自己避免落海。我想光是禁止潛水器採集,在捕獲數量上就差異很大了。比方說小海女電視劇中的岩手縣海膽,也是僅能採用自由潛水的方式採捕。以友善漁法所取得的海鮮,比較能夠確保海洋資源的用續利用。
漁具漁法的介紹到這邊告一段落了。每種漁法對海洋生態一定都會有影響,端看影響的層面有多大?是否仍可讓海洋生態自行回復?是否可以永續的利用?追根究柢,一切都是數量的問題,也請各位讀者多支持採用友善漁業的小漁,讓海洋資源可以永續利用。最後的心願?嗯嗯!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很開心、很放心的吃著澎湖產的馬糞海膽!